工程预算审查结算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根据经过多部门竣工验收而终确认的工程量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审查结算工程量的计算。工程量计算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分包工程的计价。因此,在审查工作量时应正确划分项目,按照施工图的设计说明和 规定的计算规则计算,实事求是的反映真实工程量。审查定额子目套用和费率计取的正确性。首先,检查子目列项的名称、规格、计量单位与地区估价表是否一致,定额换算是否准确;其次,查看定额所列工程内容,检查套用的定额是否重复、高套或错套。审查取费标准或综合单价及费率与分包工程合同价格条款约定是否相符,综合费率是否准确,综合单价是否正确,套用综合单价的工程内容是否重复、交叉、错列。
以便为排水新余工程预算估算有所帮助。此方法需要选取排水工程的工程特征及其造价样本,然后针对这些实例样本(一部分是已建工程,一部分是待估工程)的工程参数与特征,赋予工程特征参数系数及其权重,然后计算出各自的排水工程参数系数与每个影响因素所对应的权重。根据灰色理论估算原理及其模型流程图,利用计算机程序在每次选好的几个典型工程中,将任意一个典型工程当作欲估工程,轮流计算各典型工程自身的单位估价,看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具体实例中,选取那些误差小的样本工程作为典型工程来估算待估工程的造价。具体的计算步骤是:首先为了方便计算,对这几个典型的工程按照编号由大到小排列,然后对这些序列的参数系数进行初值化;然后计算各子序列与母序列在第k点的序列差;再次计算出两级小差、两级 差、关联度与关联系数; 计算待估工程的造价(在计算出来的关联度中选取 的三个关联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进而找到对应的三个典型工程)。可见,通过利用灰色理论法可以估算出待估工程的造价,只要与其实际造价相对误差在正负10%以内,便符合精度要求。此方法同样选取灰色理论中实例的几个样本作为典型工程来估算待估工程的造价。其中,灰色理论中的参数系数就是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然后对待估工程逐个估算新余工程预算。首先对贴近度计算,也就是计算待估工程与每个典型工程隶属度的交并集,在计算后选取贴近度较大的前三个典型工程计算;然后计算调整系数(包括对拟建工程的模糊关系系数与所选典型工程的模糊关系系数的计算); 计算待估新余工程预算估算。通过利用模糊数学估算的待估新余工程预算与实际造价误差也是在正负10点以内即可。
新余工程预算信息需要经常不断地收集和补充新的内容,进行信息更新,真实反映新余工程预算的动态变化由于建筑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施工内容的安排必须充分考虑季节因素,使得新余工程预算的信息也不能完全避免季节性的影响。分析造价风险管理流程,从中重点强调新余工程预算风险分析,从业主方和施工承包方两个方面来论述传统造价风险分析存在的缺欠,为蒙特卡洛风险分析方法提供必要性。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项目风险性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对于那些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或可能多发生也可能少发生的建设项目风险性造价进行严格而又科学的管理,才可能实现建设项目成本小化和价值 化的目标。我国现有的造价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建设项目确定性造价为重点进行控制,而且经常情况下对风险的处理存在两种情况:或者完全忽视风险的存在,或者简单的定出10%的准备金。传统的编制项目造价的方式允许一定范围内提取风险准备金,但任何风险准备金都是一劳永逸的,除了通货膨胀外,几乎没有正式的更新方法,而且风险的识别、评估也没有遵循科学的方法论,这样准备金就会出现设置过高或在分项准备金和总准备金中两次计量的现象,但也就只有按照一定比例确定的不可预见费属于风险性造价管理的范畴,而其他的一些造价风险管理的办法就属于具体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罢了,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按照风险研究理论,要对风险进行研究,首先应对其进行识别,找出风险产生的原因,这是风险分析的起点;然后对这些风险产生的后果的影响大小进行分析,如何恰当地评价和分析投资估算阶段的风险,形成对造价影响的量化指标,是造价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依据风险大小的分析结果,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对风险进行主动控制和防范。造价风险分析流程如图1所示。
至于指定基建材料、指定材料供货商,如果在合同中已经明确,也无可厚非。如果在合同中没有加以明确,施工单位又加以认可的话,也不必大惊小怪。不过,一般施工单位心中总是不是很愿意,毕竟材料占了新余工程预算的60%-70%,其中的利润自然可观。一个是新余工程预算单位自己采购的确可以降低成本,另一个有时施工单位采购的材料的确不过关,如果在合同中没有对于品牌、型号、材质加以明确的话,施工单位采购进来的材料一般都不是很好的。新余工程预算单位对这方面加以控制的话也可以理解。因为结算时一般以信息价和市场价调整,而信息价的利润幅度还是又的,市场价又难以把握,就象该文作者自己说的那样,所以新余工程预算单位此举说是控制成本也可以理解。作者把这些都看成时不正常的举动,未免太偏颇了。材料成本难以确定。现阶段建筑材料市场不规范,价格混乱。材料材质相同,价格不同;产地不同,价格不同;渠道不同,价格不同。市场价格差异悬殊,我们在审计过程中感觉到材料实际价格无法核实,成本难以测定。即使是审核其原始购货发票,也由于外部建筑材料市场的混乱使得真伪难辨,况且回扣与折扣普遍,幅度不同,更增加其难度。这个和上面我说的那样,市场上的价格实在时难以控制。所以新余工程预算单位又的才会采取指定或甲供。你审计部门整天进行审计,和市场价格打交道都难以测定,为什么不能站在新余工程预算方的角度看问题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