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作为近年来流行于年轻人之间的一种线下娱乐形式,其在游玩体验上看似并不符合现代社会主流娱乐的几个流行趋势,但它仍靠种种魔力在年轻人中争得了独属于它的一片领地,并开辟出一个百亿市值的产业:
在剧本杀中,由于每一位玩家所拿的剧本中都有自己独立的角色设定和只服务于这个角色的剧情,这就赋予了每个玩家对自己的角色有一种“独属感”;剧本杀以剧情作为依托和媒介为日常生活压力巨大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合理出口。
剧本杀作为近年来流行于现代年轻人之间的一种线下娱乐形式,其在游玩体验上看似并不符合现代社会主流娱乐的几个流行趋势,如:并不具备电影或者电脑游戏那般具象化的视觉沉浸体验;动辄5-7个小时的游玩时间又打破了抖音等视频平台所引领的由短平快的多巴胺刺激所主导的娱乐观;
如今中国年轻人日益低下的阅读率和普遍的碎片式阅读习惯仿佛又无法解释剧本杀玩家们如何能够坐得住,并动辄花掉一下午时间阅读一本中短篇小说那么厚的纯文字剧情描述。由此对比,剧本杀流行的每一个点似乎都踩在了主流娱乐模式的红线上,那么剧本杀又是靠何种魔力在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中争得了独属于它的一片领地,并开辟出一个百亿市值的产业?剧本杀虽然名字带有“剧本”两字,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剧本并不属于一类文本。
在剧本杀中,剧本内容的首要任务是服务于游玩体验或沉浸体验,而对于剧情整体合理性的关注只是其次。虽然乍听之下极不严谨,但这种侧重于游玩体验轻整体叙事合理性的特征确是剧本杀吸引年轻人群体的巨大驱动力之一。剧本杀复盘答案在剧本杀中,由于每一位玩家所拿的剧本中都有自己独立的角色设定和只服务于这个角色的剧情,这就赋予了每个玩家对自己的角色有一种“独属感”,也就是角色的一切行为逻辑的出发点和视角都是玩家自身。
这实际上暗合了编剧理论中的一个观点,也就是要赋予每一位角色站在其立场之上的行为动机,以及动机的合理性,即使他是个反派——因为没有人会发自内心认为自己是一位反派。游戏的机制设计又让玩家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动机和所作所为,因此在玩家心中会形成一种对自己角色独特理解:在其他玩家看来,这个角色就是一个标志性的反派或者杀人犯,而这个角色的苦衷只有扮演这个角色的玩家自己知道。
这种出于对角色的内在理解所构建起来的玩家与角色之间的情感联结赋予了剧本杀的角色扮演机制广阔的发挥空间,而角色扮演机制也是使得剧本杀能够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主要的因素之一。
随着从业者数量暴增,行业不可避免地内卷起来,所有人都在围绕着RPG游戏的体验感下功夫。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做实景,也就是像《明星大侦探》中的场景一样,案发现场的陈设布置和线索都是实物,推理依靠对实物的搜索。
玩家需要更换门店提供的服装来贴合游戏角色,并按照指引完成任务。这种游戏方式体验感强而直接,深受玩家喜爱。
2021年北京某新开的实景推理馆上线了6个主题,平均价格在358-428元之间,游戏时长4小时左右,目前周五晚场及周末两天几乎是全部爆满状态,连次周周末都很难预订。实景越做越华丽,价格也水涨船高,在一线城市玩家还能够承受,在更下沉的市场中则没那么受欢迎。3万家门店中,绝大多数都是非实景剧本杀,也叫桌面剧本杀。
这更接近桌面游戏的状态,所有剧本都以文字形式呈现,线索也大多是图文线索卡。想在桌面剧本杀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门店可谓各有奇招,主要在换装、演绎、推理难度及时长方面。玩剧本的房间场景无法重新装潢,就以更换服装作为“半实景”的噱头,配合NPC(Non-Player Character,即非玩家角色)的演绎来营造代入感。
有些主打情感的剧本,一场游戏5-6个小时,可能需要七八位工作人员扮演NPC与玩家互动和演绎。如果是恐怖主题剧本,店家则会利用灯光、音效来营造恐怖氛围,还会安排工作人员“扮鬼”,设计一系列吓唬玩家的环节。比如知名硬核恐怖本《持斧奥夫》,有的店家会使用真斧头或猪内脏作为道具来恐怖感。
新店则会以全息投影、VR这些方式让玩家更沉浸。更接近剧本杀内核的是硬核推理主题剧本,发行工作室和门店往往会标榜难度与时长。2020年的盒装剧本《七个密室》在当时剧本普遍时长4小时的情况下创造了7小时以上的游戏时长,很快就火遍剧本杀圈。有不少门店趁势营销,推出X小时内完成游戏就免单/半价的活动。
而2021年超过6小时的剧本遍地都是,被称为“硬核天花板”的《往事THE PAST》一般游戏时长为10小时,《贤者之石2》则要13小时起步。然而,这种“内卷”,玩家并非全盘接受。场景布置和工作人员越多,就意味着游戏成本越高,玩家需要承担的价格也更高。
2020年以前,一线城市盒装剧本单人价格一般在98-128元,二三线城市则在58-88元。现在,一线城市普遍价格为128-168元,二三线城市则在68-108元。可是,想要留住老玩家,门店似乎又不得不“卷”。随着玩家玩过的剧本增多,求新、求突破是常见心态。高级玩家对剧本质量要求更高,消化剧本速度快,很难跟新玩家同场游戏。
店家是否能平衡拉新与留存,控制购买新剧本的成本,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开设一家剧本杀门店成本在20万-100万元不等。除了房租、装修费用外,主要成本在聘请DM(游戏主持人)和购买剧本上。
按开店时30个盒装剧本计算,成本1.5万元,此后每月至少需要购买2-4个新剧本。如果希望购买城市限定剧本来竞争力,年均购买剧本费用在4万元以上。一线城市的门店房间数量一般在4-10间不等,客单价平均为150元,每场游戏6-8人。营业情况较好的店铺周末每个房间能开2场游戏,周五晚满场,而其余工作日空房率在80%左右。
也就是说,一家拥有4个房间的小型门店,月流水8万元以上,年盈利30万元以上。但不同剧本杀店带给玩家的感受差异巨大。有口碑的店周末往往爆满,一场难求,预订场次甚至要靠类似抢票的形式;有的店却门可罗雀,周末都只有一两场顾客。剧本杀复盘答案
剧本杀玩的是体验感,体验感却又非常个人化,线下剧本杀甚至无法做到标准化,这也限制了它门店的盈利规模。同样的剧本,不同店有不同装修、不同开法,DM可能每场状态不同,同场玩家状态不同,甚至玩家自己的状态也不可控。这造成了如果门店扩张,同一品牌的新店和老店发展差异也会极大。
据艾媒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国内剧本杀产业规模为117.4亿元,2021年为170.2亿元,2022年有望增至238.9亿元,增长超过40%。需要明确的是,即便我们假定该数据靠谱可信,这块市场对照同期激增的入局者数量也委实算不上很大,而且随着行业内卷化日趋严重,大浪淘沙会更进一步,而留到真正能够切分到大块蛋糕的只能是其中的少数。
充满了悬疑与推理魅力的剧本杀满足了人们社交、扮演、情绪宣泄、成就感等多方面需求,甚至有人认为它接近于心理治疗中的心理剧,能够帮助参与者关注内心感觉,解决心理问题。从游戏形式来说,它未来可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如何规范化、规模化地持久发展,是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如今,“剧本杀”这种沉浸式娱乐社交活动已经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我认为可以将其理解为一场疗愈孤独的角色扮演。乔姆斯基曾经指出,被滥用的社交媒体使人们变成了非常孤立的生物,对于年轻人而言尤其如此。
在此背景下,剧本杀成了一种独立的社交空间,在实现网络社交的现实化、对公共社交回避方面体现了其“疗愈”孤独的意义;从剧本杀游戏内部机制来看,由于玩家之间对于彼此的线索和故事互不知晓,因此玩家在特定情境中依托特定身份,就拥有了平等的角色话语权,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也能够满足年轻人自我表达与情感展露的需求;此外,剧本杀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或许在于它为普通人提供了如同戏剧演员一样的体验另一种人生的机会。
然而,剧本杀提供的社会性交流是虚构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并未真正走向公共领域,反而愈发表现出逃避与拒斥。同时,生活娱乐化与对严肃、复杂叙事的消解和拒斥仍旧存在不可忽视的隐患。作为一种青年消费与文化现象的剧本杀,如何真正地实现与公共领域的连接并找到创造力的突破口,仍是其亟待解决的命题。“剧本杀”早被翻译为“谋杀之谜(Murder Mystery Games)”,是一种起源于欧美的旨在推理真相的社交游戏。
2016年,随着芒果TV的明星推理真人秀节目《明星大侦探》的上线与走红,剧本杀逐渐在国内流行并演化出“推理本”“情感本”和“酒本”等多种类别。它通过虚构一个凶案故事,让玩家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并由DM(主持人)引导进行剧情演绎、相互交流并搜查证据线索,进而推理案件、还原真相,找出凶手。
如今这种沉浸式娱乐社交活动已经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究其风靡的诸多原因,我认为可以将剧本杀理解为一场疗愈孤独的角色扮演。伴随着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对现实世界的侵蚀,碎片化与快节奏逐渐成为主要的生活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剧本杀超长的游戏时间与身体在场的特性似乎使其成了反常的娱乐活动。
但事实上,年轻人对线下角色扮演的追逐恰好反映了群体性孤独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症候。乔姆斯基曾经指出,被滥用的社交媒体使人们变成了非常孤立的生物,对于年轻人而言尤其如此,每个人都在边走路边盯着手机,这是一种自我诱发式的社会孤立。剧本杀提供了一种线下的、密闭的小房间,在这个房间中每个玩家都可以通过背景与角色设定以及叙事文字与台词,沉浸在虚构的时空之中。剧本杀复盘答案
剧本杀因而成了一种独立的社交空间,它在两个方面体现了“疗愈”孤独的意义:一方面,它实现了网络社交的现实化,即一群互不相识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寻找真凶而交流和表达自我,相比于线上社交程度上增添了身体的临场感。
另一方面,社会脱离原有的共同体状态后,每个人都成了的个体,这种个体化的进程的确带来了孤独,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带来了自由,因此年轻人趋向于剧本杀所提供的独立空间,实现对现实世界的逃逸以及对公共社交的回避。
“我觉得,真正为行业好的不应该排斥监管,就像酒吧KTV一样,剧本杀也应该有一个行业标准,慢慢改进。”雪梨认为,剧本店目前还属于小众爱好,但能做大做强的店都在运营、资质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比如有些DM演员都是专业的表演系学生。
但若是跟风开店、不用心运作,不管有没有监管都走不长远。“剧本杀的本质还是满足线下娱乐社交的需求,在愈发‘线上化’的社会生活中,年轻人还是需要更加融合化、多元化的活动形式。”雷森同样也看好行业的整体趋势,以及规范化的约束,也期待着能够监管能够出台更加贴于实际、深入行业的有效政策。
当北上广的年轻人开始沉迷飞盘、骑行、滑板,“过气网红”剧本杀,正在二三线城市“复活”。近,越来越多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起一种全新的线下社交娱乐活动——露营剧本杀。这是与以往在剧本杀店里“打本”完全不同的一种体验,既可以亲近自然,又可以娱乐社交。好春光和新剧情,“鱼和熊掌可兼得”。
这样一种新鲜的玩法,为何率先在二三线城市出现?固然,潮流的传播需要时间,在北上广兴起的飞盘、滑板等,尚未在二三线城市大规模流行,而露营和剧本杀经过两年的发展,却在小城正当红。另外,有从业者认为,露营剧本杀本质上是线下社交,相当考验玩家对组织者的信任程度。
与营地多位于郊区、剧本杀玩家以陌生人为主的北上广相比,二三线城市的露营地更靠近城区、且玩家圈子更小,反而更容易组局。事实上,相比那些年轻人自发热捧的潮流运动,露营剧本杀,其实更像是剧本杀和露营行业“抱团取暖”的产物。
营地提供场地、剧本杀店提供DM(剧本杀主持人)和剧本,双方联手或由第三方策划机构组织,以活动形式不定时组织玩家“上车”。凭借剧本杀和露营两大噱头,这种新鲜的玩法的确吸引了不少渴望出门的年轻人,尽管它的“入场费”并不低。剧本杀复盘答案
不过,对从业者来说,露营剧本杀受限于季节天气、场地环境,适配剧本也有限,注定无法长时间大规模展开。再加上多方合作模式下,人力和沟通成本增加,更算不上是一门赚钱的生意。但在行业内卷、获客难的当下,他们仍希望抓住这个短暂的风口,通过露营剧本杀,在一定程度上稳固和拓展客源、提高口碑。当然,更理想的状态是,让露营剧本杀拥有更多的社交价值,更长久、稳定地活下来。
位于杭州近郊的路隐那森自然营地,近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户外天幕下,他们围坐在一张大型露营桌边,讨论激烈。桌上咖啡壶旁边,摆着的是剧本和线索卡。
“露营发展到现在,营地其实已经相当卷了,要么卷设备,要么卷环境。如果只能提供一个基本的住宿或餐饮服务,其实没有非去不可的理由,所以我们和玩家,都需要更多的刺激和驱动力。”营地主理人闻心告诉开菠萝财经,今年以来,团队就开始探索“露营+”模式,策划了“露营+剧本杀”“露营+音乐节”“露营+品牌空间”等一系列文旅活动,“都是现在年轻人爱玩的。”